7月29日早上8點,熱浪在農田翻滾,蘇墾農發云臺分公司普山大隊大隊長王飛正在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田里檢查作物長勢。豆大的汗珠從他的下巴砸落土地:“高溫天病蟲害易發,苗情一天一個樣,必須盯緊了。現在少看一株苗,秋收就可能少一捧糧。”
正值夏管關鍵期,連云港云臺農場1.2萬畝帶狀復合種植的大豆玉米和0.6萬畝水稻長勢喜人。王飛管理著4350多畝地,他的手機備忘錄里,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塊田的墑情、肥效和蟲害數據。
“這幾塊地澆透了,可以轉場下一撥了。”高溫炙烤中,王飛對灌溉技術的要求愈發嚴苛。前段時期雨水稀缺,田間旱情漸顯,恰逢玉米進入需水高峰期,及時灌溉非常重要。
一塊田的灌溉剛收尾,他又轉戰另一塊田,彎腰查看土壤墑情,俯身觀察玉米葉片舒展度。一個上午奔波下來,王飛全身都已被汗水浸透,但他顧不上擦汗,又忙著協調下一片田的灌溉安排。
在查看灌溉情況的同時,王飛始終留意著田間病蟲害發生態勢與作物長勢。為了掌握農田的第一手情況,每天兩萬多步的巡查是常態,身上的衣服在“濕—干—濕”的循環中反復。
下午6時許,王飛去田里進行殺蟲防病作業,站在田邊,看著無人機植保作業時說:“高溫下藥液揮發快,為達到最佳作業效果,我們選擇下午6點后進行植保作業,作業時一定要用足水量,控制好作業速度。”
“莊稼不會說話,但每片葉子都在回應你的付出。”傍晚的田埂上,王飛擰開礦泉水,大口地喝著。在云臺的田間地頭,還有一群像他一樣的人,他們穿梭在田間,用日均萬步的巡查,確保農作物“喝飽水”“吃夠肥”,守護著每一株幼苗的成長。
通訊員 吳成瑤 徐歡
來源:新華日報 2025年8月4日第4版